当前位置: 首页 > 娱乐

读报 | 老典型如何讲出新故事?人民日报这样报道张桂梅

“信仰、信念、信心在任何时候都特别重要”,近日,演员宋佳因饰演张桂梅获得 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,其致敬张桂梅的获奖感言引发网友共鸣。近期,人民日报围绕“张桂梅连续15年送考”这一主题,在高考这一时间节点,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,让老典型产生新热度,以共情力澎湃大流量,实现了传播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
刷新热度:热点话题与热点人物擦出火花

张桂梅作为时代楷模,近年来媒体曝光率高,相关报道量大面广,其先进事迹早已为大众熟知,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正能量IP。如何将老典型写出新热度?人民日报把握了两个重要时间点,一是全民关注的高考期间,二是连续15年送考这一节点。将高考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与张桂梅这一热门典型人物有机结合,讲出了新故事,形成了新热度。

6月9日,6版“守望”栏目推出报道《守护大山女孩的“人生考场”》。教学楼清晨缓缓亮起的灯光,陪伴张桂梅送考的小喇叭,熟悉的送考歌声旋律……在一点一滴的细节里,张桂梅的身影渐渐清晰,场景化的表达让读者身临其境,仿佛在现场见证这些大山女孩们向着自己人生的重要考场出发。对于张桂梅而言,15年来,送考年年有,今年有什么不同?报道突出了其中的变化:“从最初希望孩子们‘别回头往高走’,到希望孩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张桂梅也改变了不少”。从“走出大山”,到“回到家乡,努力托起大山的希望”,不同的人生选择,折射更多元的幸福观、奉献观、青春观、价值观,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个体的塑造与完善,也让读者看到涌现出更多“张桂梅”续写感人故事的希望,报道中的情怀和温度得以进一步延展。

力求在场:“无滤镜”细节触达人物内心世界

典型人物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,也不是只有“硬核”和严肃,讲述张桂梅作为普通人的诉求、感受和日常,才越能回归到立体、真实的人,越能与网民形成同频共振的情感共同体。以“送考”这一具有仪式感的场景为切入点,跳出对张桂梅形象的标签化描述,通过近距离跟拍、陪伴式采访,借助细节深入探索人物精神世界,挖掘张桂梅故事背后深厚的家国情怀。

系列融媒报道采用了大量纪实跟拍手法,如实记录张桂梅的日常工作和与学生的互动,没有过多的拍摄剪辑技巧和“炫技”包装,注重原汁原味的呈现、不加雕琢的直出,用人物本身的真诚打动人、感染人。《高考第一天,张桂梅校长再次亲自送考》选取了张桂梅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上楼梯送考的画面,其中一个细节感动全网:张桂梅上了几层台阶后停下来扶腰喘气。该视频在抖音平台的点赞超过300万,播放量超1亿次。《第一场考试结束,担心食堂孩子们打滑,张桂梅默默平整地垫》短短22秒的视频,没有一句人声,只有张桂梅弯腰整理地垫的画面,达到了“无声胜有声”的效果。《连续送考15年,68岁的张桂梅依然是那个最紧张的人》记录的是张桂梅得知有一个学生身体不适后,第一时间安排送医。视频中,她用小喇叭喊道:“你快点吧,祖宗”,让人觉得真实可爱,对学生的爱意溢满屏幕。

从6月7日清晨跟着张桂梅查早自习,到送考车上拍摄张桂梅和孩子们齐唱《万疆》,再到捕捉张桂梅艰难地爬着台阶送孩子们进考场的细节,以及孩子们在校最后一晚的依依不舍,采访团队用纪录片式的真实影像质感和镜头语言传递暖心瞬间,再配合侧重高光片段、情绪爆点的剪辑,拉满观众的情绪值。有网友留言:“像是陪着张老师送考了一样,感受到了什么是伟大”。从现场语境入手,营造故事情境,再进一步感悟人物心境,原原本本的记录,打开了网友进入典型人物内心世界的通道,为人物的人格魅力而共情共鸣。

创新画风:情感化叙事让主流价值柔性传播

只有现场细节会让作品流于表面,要展现人物更丰盈的精神世界,更复杂的心路历程,离不开第一人称的深情讲述。访谈视频《人民日报记者独家对话张桂梅:有一口气就发一口气的光》,全景式记录了张桂梅送考15年历程中的变与不变。为什么坚持15年亲自送考?张老师捐给国家博物馆的小喇叭有怎样的故事?明年还会继续送考吗?带着这些问号,本报记者与张桂梅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对话。送考的快乐、等候的焦灼、信仰的力量……22分钟的长视频,注入饱满的信息含量和情感含量,让人不觉冗长。当被问及最初为什么要送考时,张桂梅的回答十分朴实:有点担心,想陪着孩子们。正是怀揣这份陪伴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初心,在一年又一年的坚守中,张桂梅书写了平凡人的伟大与光彩,也从15年送考的细节变化里透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。

短视频《张桂梅致毕业生的一封信》采用第一人称书信体的形式,以张桂梅本人的口吻诉说对学生的嘱托和期待,“让你们在最好的年纪,体验一次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过程”“当你读了很多书,你就会知道,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,努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”“你们要敢想、敢拼、敢走到大山外更大的世界去,活出一个灿烂无悔的人生”……被称为“燃灯校长”的张桂梅,用质朴真挚的话语激励着学子们,以自己的奉献传递信仰的明灯。这些话语不仅是对华坪女高的孩子们说的,也是面向广大毕业生和青年的寄语,有效增强了系列融媒报道的共情力,在人民日报视频号获得阅读量、点赞量、转发量三个“10万+”,展现了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显著成效。

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:

作 者:荣 翌

编 辑:杨 阳

核 校:李星雨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安徽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  • 树枝插胸的凶案现场,毒枭祈福树离奇被砍,这场缉毒风暴一开场就把尺度拉满!昨晚,央视八套黄金档迎来新霸主,开播仅4集,《扫毒风暴》酷云收视率已突破2.46%大关,成功问鼎全国收视冠军宝座。这部被业内称为“7月最硬黑马”的缉毒大剧,一开播就带着[全文]
    2025-07-14 23:28
  • “信仰、信念、信心在任何时候都特别重要”,近日,演员宋佳因饰演张桂梅获得 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,其致敬张桂梅的获奖感言引发网友共鸣。近期,人民日报围绕“张桂梅连续15年送考”这一主题,在高考这一时间节点,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,让老典型产生新热度[全文]
    2025-07-14 23:03
  • 最近,闲鱼官宣了自己的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刘宇宁。这让不少网友直呼神奇。一方面,闲鱼从未官宣代言人,此次选择刘宇宁,让人不禁好奇;另一方面,从明星的角度看,一向谨慎选择商业代言的刘宇宁此次与闲鱼展开合作,也让人想一探究竟。近些年来,互联网平台[全文]
    2025-07-08 01:15
  • 热点关注 | 品牌入局微短剧的创新密码2025 年的微短剧江湖早已不同往日 —— 日均 50 亿次播放量的流量池里,藏着的不只是现象级爆款,更藏着品牌营销的全新答案。从 2024 年超 200 家品牌集体入局开始,定制剧里藏着品牌态度,植入[全文]
    2025-07-03 23:40
  • 文汇报记者 王彦长剧和短剧孰优孰劣?艺术性与商业性怎么平衡?艺术追求与观众口碑、收视数据之间有没有优先级?外界都想问个究竟,但在白玉兰评委们眼里,真正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标杆,应当是能求取“最大公约数”、画出“最大同心圆”的。白玉兰奖揭晓在即,[全文]
    2025-06-27 01:30
  • 歌坛常青树林子祥,铁肺歌王宝刀未老,却因为一件“家事”引发热议。他的儿媳喜得千金,叶倩文升级当外婆,抱着小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一向低调的林子祥和叶倩文和继子林德信一家相处得特别融洽。今年的父亲节林子祥三代同堂度过,叶倩文抱孙[全文]
    2025-06-20 00:02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安徽新闻网 anh.newsfc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